相对不易用
想象一下,早上起来,厨房里摆放着一盘子吐司面包(方形的面包片),旁边是吐司机(烤热面包片的机器),你是否会觉得太麻烦而不去吃呢?再想象一下,午后,你面前摆放着一个咖啡壶,下面有电磁炉以保证里面的咖啡不会变凉,旁边放着一个杯子,里面是牛奶,还有一个小盘子,里面放着袋装的砂糖。空的咖啡杯就摆在旁边。你会因为嫌麻烦而不去喝吗?
面对这两个情况,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嫌麻烦,反而应该觉得服务的太周到了。能得到这样的服务,想必是有位贤惠的老婆吧。
然而,就是这样的服务,在另外的条件下,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结果。
不久前,去某个酒店参加了一次培训,早餐、午餐都是自助餐。早餐中就有刚才提到的吐司,旁边放着吐司机,和各种各样其他的食物放在一起。在整个培训的三天中,我所观察的时间段内,没有一位客人去碰它。午餐的时候,有上面提到的咖啡壶,同样是和各种各样其他的饮料、食物放在一起,同样是没有人问津。
为什么没人问津?因为其他的食物相对更“易得到”。吐司的旁边有小馒头、炒河粉、奶黄包…咖啡壶旁边有橙汁、酸梅汤,还有各种广东靓汤。这些食物都更加容易得到。操作吐司机恐怕还得学习一阵子,必定多数人家里没有这玩意儿。倒咖啡还要自己调配,适量的奶和糖,如果嫌麻烦,只倒上一杯纯咖啡,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讲,那基本上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了。
相对的不易用,使得吐司和咖啡无人问津。
我们来看一个网页上的例子:
搜索器和热门搜索关键词放在一起。这里的四个热门关键词会有很高的点击量,但如果拿这四个词的搜索量与用户在输入框中输入的关键词相比来判断哪个词更热门,显然就不准确了。实际上在搜索器旁边放上这些热门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会搜索器的使用量。因为摆出来的热门关键词更加“易得到”,或者说,点击热门关键词的操作成本更低。
在一个界面中,某个功能是否够易用,不仅仅取决于功能设计的本身,也与它所在的页面中其他功能的易用性有关。当其他功能操作成本更低时,相对操作成本更高的功能使用量会降低。
由这个结论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更多的结论:
● 当希望引导用户使用某个功能时,应当减少它周围操作更为简便的功能。
● 要提高某个功能的可用性,将其表述的比其他功能更为直白是一种好方法。即,让这个功能更容易看懂,比使用其他功能的学习成本更低。
……
三月 11th, 2008 at 11:56 下午
拿搜索来做这个例子并不恰当。
人们搜索的动机和目的性是很强的,旁边的关键词更多只是在对于少于目的性不强者的引导。 或者说被某些产品当作了一种“推销和推广手段”。
但。一个页面中信息越多用户越难以选择,所以我们应该减少干扰和噪音确实没错。
三月 12th, 2008 at 2:27 上午
good job
对偶的毕设很有启发
果汁机啊果汁机~导师给的课题让人又爱又恨
三月 12th, 2008 at 11:02 上午
呵呵~
我每次早餐必吃麵包,倒是有時候不會烤而直接吃。
不喜歡和咖啡,所以每次都裝點果汁。
不過,相對性應該是存在的,只是例子可能有點…~
三月 12th, 2008 at 11:07 上午
光标题我就理解了半天。
三月 12th, 2008 at 2:19 下午
和超市一样,要是牙膏和牙刷放在一起,买一套的人就增加了很多。
假如分开就失去很多单一顾客。
三月 12th, 2008 at 3:09 下午
同意楼下白鸦的观点,比喻不太恰当
文中的观点基本上是这样
搜索框 = 做面包的吐司机
推广词 = 面包、咖啡、果汁、奶酪等
我只需要面包,给我一个吐司机既复杂又慢。
所以作者的结论是易用性更能影响使用效果。
不过问题是
这两个功能目的存在差别,
用户使用搜索框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得到右边的“面包”,
右边的“面包”也不只是直接给你一个面包,而是一个引导。
换一个比喻可能会更恰当
顾客准备去shopping mall买一条牛仔裤,门口会有今春最流行的帽子促销(注意不是一般销售,而是促销),你可能会停留下来,也可能不会搭理,去看你想看的东西。“shopping mall”是整个搜索引擎,“最流行的帽子”是推广词,“牛仔裤”是你想输入的关键词。
三月 12th, 2008 at 3:59 下午
其实,我觉得”相对不易用”还有另外的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在土司(吐司?)旁边放上鹅肝酱的话,我想嫌麻烦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概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用户目标决定操作,操作反作用于用户目标”。
囧……
三月 12th, 2008 at 8:50 下午
相对的概念,给人的思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三月 12th, 2008 at 8:54 下午
如果你面对照片中的情况,你会直接拿面包而不加热吗?不管你现在心里是什么答案,实际情况是:不会。文中的面包显然不是“关键词”,它和吐司机合在一起应该被理解为“搜索器”。
人们在使用搜索功能的时候,动机和目的性是很强的,这并不等于人们看到搜索器的时候就“动机和目的性很强”。这就如同,我来吃早餐就是为了吃烤面包片的一样,如果是这样,这里所有的讨论都不需要了。然而实际吃早餐的食客往往不是这样,这才有了这个话题。
这里要说的意思是:当所有这些功能只被当作一个个操作的时候,存在操作相对复杂的现象。
很遗憾我没能用图文的表达方式把这个观点表达清楚。
三月 14th, 2008 at 9:07 上午
我老板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个不够热闹。”
三月 14th, 2008 at 9:48 上午
我会去热吐司,因为我想吃;
我不会去弄咖啡,因为我想喝果汁;
像我这种情况以上貌似就不适用。
但是的确会有很多没有明显喜好和目标的人,他们可能会去拿更方便的东西
但是,毕竟相比西式早餐,习惯传统食物的人比较多
所以臭鱼这例子的确不是很恰当啊
三月 14th, 2008 at 5:23 下午
同楼上想法一样!不选可能是我们饮食习惯不一样!
不过,臭鱼的理论是对的!—-“在一个界面中,某个功能是否够易用,不仅仅取决于功能设计的本身,也与它所在的页面中其他功能的易用性有关。”
但是当设计时,不可能为了提高一个功能的易用,而去降低另一些功能的易用性呀!
三月 23rd, 2008 at 10:08 下午
易用并不是产品成功的绝对因素,还有一些情感的因素。
三月 27th, 2008 at 9:08 上午
这种行为确实存在,在超市中,柜台上视觉最直接,也最容易拿到的物品,一般都是货架上价格比较高的商品,而放在低处不容易碰到的商品一般都是价格相对便宜的 ~~
四月 8th, 2008 at 5:08 下午
就跟多功能复印机的设计一样,
多功能复印机有13个功能,其中一个是复印.如果把所有功能按钮做成一样大,就会提高用户找到”复印”按钮的成本.
可以把”复印”做成极大按钮,其余12个做小.
或者就两个按钮:
“复印”
“更多功能”
四月 17th, 2008 at 11:44 上午
如果减少了周围干扰,但是用户是否会质疑易用性呢?
四月 23rd, 2008 at 11:38 上午
这个 应该还有从众心理的问题
如果大家都是拿方便的食品的时候
你自己一个人慢吞吞的在烤面包啊 调咖啡什么的
肯定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行
四月 23rd, 2008 at 3:40 下午
其实吃自助早餐的行为是一个“冲动性消费”的行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自助早餐很多种类,人们的可选择性很多。当然,人们的“冲动性消费”的行为一般都以用户消费习惯相关,包括饮食文化习惯,行为习惯等。我们前面有些同学提到了可能是饮食文化习惯影响了绝大多数人不去选择吃面包,喝咖啡,似乎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国人更习惯吃中国式早餐嘛;但这种推断仍然忽略了一个问题:要是自助餐里所有的食物都是西餐呢?这样,用心理学的实验术语来说,“饮食文化习惯”这个因素就被“平衡”掉了,意思就是“饮食文化习惯”这个因素不能成为人们“冲动性消费”选择的原因。“从众心理”的说法可取,但这是因为少数人的行为所导致的大多数人从众的社会结果,而不能人们不去吃面包的行为进行解释。或者面包难吃?(臭鱼同学应该尝尝的,呵呵)。如果前面这些因素都排除了,那就剩下行为习惯了,行为习惯的外部影响因素肯怕就是易用性了。如果这样推导,臭鱼的结论准确无误。至于搜索对话框那个例子是不是跟“自助早餐”这个例子相“March”,还要看具体情形,不好说啊不好说……
四月 24th, 2008 at 7:00 下午
电视台节目很多,偶尔看一下电视的人,会把几个比较爱看的台设定成1,2,3,比如凤凰和湖南,目的就是易用和减少操作成本。
搜索引擎很多,不像家里的电视只有一台,如果不能自己定制搜索关键词是否需要被显示在搜索健的右边,如何减少操作成本?(搜索器的用户对象是所有上网的能看懂中文的用户)
角度不同,从user出发和designer出发,都不能十全十美解决问题(用户成本节约意味着服务供应商成本增加),google搜索历史记录就是在用户必须登录的情况下才能用到。
我想,在未来的键盘上把“回车”写成“搜索”,是不是页面上的搜索按钮就能省去了呢?
四月 29th, 2008 at 12:03 下午
到此一 览, 受益匪浅,Thanks!
五月 5th, 2008 at 11:45 下午
这篇文章的内容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用千千静听和QQ音乐播放器时不同的感觉.
千千静听在播放歌曲时,歌词也跟着,我想看歌词时,就需要将视线移动位置就可以.
而QQ音乐播放器在08年版以前的,只能显示一大块歌词板,如果想看歌词,就不能同时做其他的事情.
千千静听的歌词更易得到,所以,我就喜欢用千千静听.
但08年版的QQ音乐播放器,将歌词显示换成了卡拉OK的显示方式,可以在屏幕的上方或下方显示.这样,我现在就一直在用QQ音乐播放器.
五月 8th, 2008 at 1:55 下午
观察的角度很有趣,也觉得搜索的例子不是很适合。搜索的需求也是有主次的,把握好尺度就好。
用户选择易于得到的东西是因为对于这个用户来讲,可能不是主要需求。但是有辅助需求或潜在需求,这和市场和消费有关。
如果一个专门用于体验亲身制作吐司乐趣的店子,用户一定会选择吐司,而不是哪些简单易得的食物,你举的例子,原因很多,有从众心理,有用户的行为目标,大家是为了培训来的,不是享受美食来的,所以,需求的层面就像搜索上推荐的关键字,很基础,很快捷。
五月 12th, 2008 at 7:46 下午
小馒头、炒沙河等“易得到”的食物严重干扰了吐司机的使用率。
但相对于搜索按钮的点击量,热门关键字的点击量只能算是凤毛麟角。
臭鱼举得例子不太恰当。
五月 13th, 2008 at 11:53 上午
嗯嗯,很浅显易懂的道理,谢谢臭鱼,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炼出设计理论很厉害,所谓的牛人~
五月 18th, 2008 at 7:40 上午
我猜测热门关键词常常是新来的用户点击的,因为不知道能搜索到什么。但是搜索条常常是给来了很多次的用户准备的。有个心理认识的台阶吧。但是也很认同你提到的,一个页面上不要出现太多不相关的东西哦
五月 18th, 2008 at 2:06 下午
文章提供了一个反向思考的方式。谢谢
总体感觉,不论是面包机、咖啡还是搜索,食客(用户)只选择所有备选项中最方便解决他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个“方便”也要看用户的习惯,不过,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吧
五月 29th, 2008 at 9:57 上午
更容易得到的东西..只要一键就能使用..我想普通用户都会用的..如果拿食物与网站可用性来比较..显得并不合适..这是人的一种心理
五月 30th, 2008 at 7:20 下午
你咋还不发帖子。
六月 1st, 2008 at 10:22 下午
你好,我是阿里巴巴的交互设计师,看到你的博客很有启发,希望能够交换一下博客链接,以后还要多向你请教一下,谢谢。
我的博客是:“折折熊de交互论”(http://www.jojobox.cn)
六月 4th, 2008 at 1:58 下午
很赞同臭鱼的观点。
但同样认为例子没选好哦~
也有所感,写出来。
“相对不易用” 并非完全是一种劣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可能转身一变又成为促销或者增值的法码。
比如:
对很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单反相机看似繁杂的机器组合和精密的操作手感正是满足他们需要通过设备来得到部分认可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
比如:
电视台某些设备的的“不易用”性,却能卖到大价钱。这是某些行业壁垒的特殊需求性。
ZHUXIA你的文章很久了,第一次回复:)
六月 4th, 2008 at 2:04 下午
第二个比如,是指比如 电视行业的节目上载系统,为什么一定要使用beta带做为传送载体。而实际上普通的光盘或者甚至闪存卡,甚至网络都可以做数据转送载体使用。
beta带 约200元, 光盘约5元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这可能是某种行业壁垒的需要。
七月 1st, 2008 at 5:03 下午
我看了以后感觉有些别扭~
两个比喻好像都不太适用于网站或者软件….
首先:在吐司的周围是其他的食物,在咖啡的旁边是其他的饮料~也就是说,在同种功能的选择下,更有显得是更易用的产品或者功能,而在一个网站内、或者软件产品中,恐怕很少见提供两个相同的功能吧?就算有相近的,那个相对麻烦的肯定是为了提供另一种便捷方式所没有的特点,比如访问一个人的空间时可以用短消息(较方便)和留言(更方便)的方式,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的话大家都是回去用留言的,但是留言是公开的,当有些话不想公开的话,肯定就会选择去用短消息功能了。
面包和咖啡的比喻更适合于提供相同服务的产品间,谁更方便在用户有机会选择的时候一般是会去选择更简单操作的那家~当然,如果不简单的那家有什么必须的功能,其他的又不能提供的话,就不再是易用性能决定的了~
七月 23rd, 2008 at 4:58 下午
我觉得搜索和自选早点的比喻还是有相关性的。
很多人到门户上搜索,不一定有目标性。比如很多人习惯在某个时间跑到新浪上看看东西。这时候就好像一个没有决定要吃什么的人来到了自选餐桌前一样吧。
八月 15th, 2008 at 1:54 下午
突然发现哲学很有用,是所有普通科学与技术的灵魂。
八月 19th, 2008 at 3:21 下午
一個習慣還是要慢慢養成的,合適人群的選擇很重要。
九月 22nd, 2008 at 4:59 下午
我觉得比喻得很棒啊!
十一月 14th, 2008 at 5:50 下午
“因为摆出来的热门关键词更加“易得到”,或者说,点击热门关键词的操作成本更低。”
只有没有明确目的的人才会点搜索框旁边的关键词 ,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想到搜索引擎来找乐子的人 应该直接去门户网站
一月 13th, 2009 at 8:54 下午
我的看法 搜索框右边的几个词完全多余
搜索框太宽让人方案而且讨厌
五月 22nd, 2009 at 4:20 下午
第一次来到这个网站,觉得很有意思。
上述列举的例子 ,我能理解作者的意思,很有说明性和概括性,其实还是通过掌握人的心理来设计方案,而人的心理构成分为人的天性和外在环境对天性的引导。
就拿搜索框为例,倒不是说那几个搜索框右边的东西完全多余,但也不能夸大易用性的作用和使用性,易用性的相对性不仅在于它与其他同类的相对性,而且还在于他本身的属性,是脱离了其他同类产品还是仅仅是不同?还是相对更加优质还是仅仅是不同而已。
拿烤面包为例,如果他的旁边如果是一些难以下咽的食物,我想即使是麻烦,大家还是会去考虑自己动手吧!或者是烤面包旁边有一个易用美食,还有另外一个需要更加麻烦但是平常却不容易吃到的珍贵的美食,一般人应该都会优先选择。
要想吸引最大化的客户并保证将来的客户点击率,商家要求的就不能仅仅是增加其他的搜索词 ,而且还要在保证这些易用东西的相对合适性和正确率。
才能够正确的对潜在客户群的引导。
一点拙见,欢迎大家批评
八月 25th, 2009 at 10:24 上午
我也觉得臭鱼的举例不恰当~~~
十月 27th, 2009 at 7:53 下午
我觉得例子不是很重要啊,臭鱼结合自己的生活抛出来的设计话题还是很有意义的,设计是一种工具,设计师本来就应该利用自身对生活的敏感和设计思维给用户提供服务,很受益
有点像怪诞经济学里讲的锚点,这种对比的锚点被利用好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就是想让用户花1Q币去购买个虚拟服务,然后旁边有一个免费获取的入口,但是用各种流程说明要邀请多少好友、或是等待一天才能免费获得…
十月 27th, 2009 at 7:56 下午
总之我觉得太纠结“搜索”这个例子是否恰当就背离了臭鱼这个话题的意义,或者大家可以举个更好的例子或案例说明网站内容易用的设计尺度?也是交流学习哈哈
十一月 22nd, 2009 at 8:45 上午
http://www.67g.cn/movie/news/movies/0910/289653043.html
十二月 4th, 2009 at 2:24 上午
一月 19th, 2010 at 10:59 下午
相对不易用
应该是从个体与客户的契合度来看的吧。
当客户不吃面包,而吃其他食物的时候,一是由于方便,易获得性;二是由于其他食物对客户的满足程度大于等于面包。
我的理解是不易用包括易获得性和可用性两方面。
第一个例子应该是涵盖了两方面,在可用性相类的基础上,更易获得的食物得到青睐。
第二个例子把话题引入互联网,热门搜索的确定可能包含很多因素。而当可用性低时(与客户目的相距较远),是否易获得就不重要了。
但是当客户目的模糊或者相距很近,热门搜索相当于一种推广。
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希望指正。